昨天刚读完《人生设计课・如何设计充实且快乐的人生》这本书,这本书的内容源自斯坦福大学的人生设计课程。 ![]()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人生并不存在唯一的最优解」,人生也不可能被完美的规划。我们应该像设计师一样去思考,去主动创造未来,利用设计思维模式,找到自己的生活目标,集中精力,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大胆尝试,这样才有可能改变命运。 这本书的核心内容讲了人生设计过程中的 5 个步骤:
这本书并不是让我们对未来进行空想和幻想,而是让我们跳出惯性思维,用于改变,进行快速的试错,确立新的人生目标。 我认为这本书最大的精华内容在于重新定义问题那一章节,是最让我受启发的。因为我们大多数人之所以陷入困境就是因为并没有发现问题或者找对问题,甚至是在逃避问题。 全书最好看的一章就是重新定义问题。 分享几段我的读书笔记和感悟吧。 1、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设计的过程,人生是一堂设计课。其实,想一想,对于职业或者工作而言,确实没有最合适一说,只不过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处境选择一个相对合适的工作罢了。我热爱读书,我喜欢写作,我可以靠输出文字挣钱,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短视频兴起,挤压图文创作,很多人,包括我,就需要不断的向视频转型,其实视频并不是我最喜欢的创作方式,有时候,迫不得已,就得选择一个相对于符合时代的工作方式。 所以,人生并不存在唯一的最优解,人生也不可能被完美规划。 2、人之所以烦恼,生活越来越遭,就是并没有直面问题或者找到真正的问题,而总是在逃避问题。比如:用工作逃避婚姻,和老婆吵架之后,晚上宁可在公司加班也不回家,采用拖的战术,时间久了,可能确实淡忘了,但是,家庭遇到的矛盾本质上并没有解决。比如:当你在工作中,和领导产生矛盾,你就辞职,换了工作,但是,当你到了另外一家公司就不会与领导发生矛盾吗?并没有找到问题的本质,也不能提升自己内在的化解问题的能力,所以,用工作逃避婚姻问题,用换工作逃避工作中的问题,只会让你感觉这是一个不断的产生问题和矛盾的世界。生活真是一团糟。 3、接受当下,是设计人生的起点。人生设计和规划的起点不是你希望到达的地方,更不是你认为自己应该在的地方,而是你当下所处的真实位置。我们很多人,包括我在制定目标时候,特别喜欢想象我要达到的成就是什么?比如,我今年要读 100 本书,然后倒推算出来,每周读两本书,也就是三天一本书。很多目标的制定和规划,并没有基于当下,而是基于未来的想象,所以,制定的很多目标都不切实际,你平时一本书都不看的人,要做到一周读两本,不就是天方夜谭么?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的职业规划和目标的制定总是泡汤的原因,为什么总是感觉好难,因为并没有基于当下。应该结合当下你拥有的能力和资源去制定目标和规划,可能执行起来更容易实现和达到。 4、我们大多数人都有一种思维误区,总以为自己知道自己的目的地了,其实,不然与其相比,只有你了解了自己现在的位置,你才能知道如何达到目的地。 5、我们确实非常容易陷入到「锚问题」的局限之下,所谓的锚问题就是不会自行消失的问题,像真正的锚一样,把你固定在一个地方,让你无法前进。俗称:钻死胡同。 在《人生设计课》当中有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梅拉妮是一个大学的教授,她了解到学生们对这种新型的社会影响方法十分感兴趣,便开设了一门课程,并发起了一些社会创新项目。一切都进展得不错,但她希望能够进一步做些工作,为学校带来持久的影响力 —— 她梦想着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创新学院。若想实现这个愿景,她需要筹集 1500 万美元。于是,她制定了一个策略,想办法推销她的想法。她就不停的去筹集资金,1500 万对于她来讲,太难了,做了很多努力,对筹足 1500 万美元这个目标还是一筹莫展。她陷入了困境。 梅拉妮认为自己的问题在于筹足创办社会创新学院的 1500 万美元,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这只是她在面对自己的问题时想到的第一个解决方案,这个问题就如锚一样,把她的思维限定在了一个点上,让她无法产生其他想法,最终导致失败。 梅拉妮真正的问题是她希望社会创新为学校带来持久的影响力,而不是筹资建立一个学院。她犯了一个非常典型的错误,即针对一个问题过早下了结论。 后来在别人的帮助下,她意识到,这个筹建学院的主意(需要 1500 万美元)只是自己某天的突发奇想,她并没考虑过其他替代方案。于是,她在最终确定自己将采取什么行动前,做了很多翔实的调查研究,原来在学校建立一个创新设计的主题宿舍,定期举办活动,做成校园文化也可以帮助学校获得持续影响力。 其实,你看,我们特别容易被一个问题锚住,从而钻进死胡同。 为什么会这样呢?大脑通常非常懒惰,它喜欢尽快摆脱问题,因此它会先用很多积极元素包围你的思想,让你 “迷恋”。不要 “恋上” 你的第一个想法,它几乎从来不会起作用。通常,我们最初的解决方案都极其普通,没有任何创意。人类往往倾向于明摆着的解决方案。 6、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哲学家詹姆斯・卡斯写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叫《有限与无限游戏》,从这个角度讲就是:人生是一场无限游戏,无所谓输赢。 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一个难题上纠结,做人和做事,哪一个更重要?内在真实的我,还是忙碌的、成功的那个外在的我?到底是哪一个?人生设计认为这种两分法是错误的。因为生活是一个永远无法被 “解决” 的问题,你只有全力以赴地走下去,让自己生活得更好。 人生总是在不断前进,从现在走向未来,变化永远存在,每一个变化都会带来一个新设计。人生不是一个结果,它更像是一段舞蹈。人生设计就是一系列优美的舞蹈动作,不到最后一刻,人生永远不会终止,人生设计也是一样。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很多人为了追求所谓的结果,那个看似的成功,可能需要几十年的努力,坚持,非常辛苦,可能到头来,当一个人从世界离去的时候,还没有成功或者刚成功,没有来得及享受,那这样的输赢和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我们要学会在过程当中设计人生,享受过程,而非执拗于结果。 另外,如果你想养成阅读习惯却不知道读什么好,你想通过认知致富,探寻财富与精神自由之路,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涩郎」,我把我这些年积累的 300 本优质书籍和私人书单分享给你。为方便大家在第一时间内获取最想要的知识,我已在公众号里准备了近百篇优质文章,并做好了分类,再次希望你来我的公众号做客,我是号主「涩郎」,一名知识挖掘师兼知识布道师。 |